中原工学院(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地处河南省会郑州,始建于1955年,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9月,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方针,学校划转河南省管理,2000年7月,更名为中原工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管、文、理、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原工学院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之一,河南省唯一具有科技园区的高校。截至 年11月,学校分南区、北区和西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10亩,建筑面积57.2万平方米。学校有二级学院20个,55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792人、研究生435人,留学生30余人,专科生1841人,成教生14737人。截止 年5月,学校共有国家级实验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中心12个。中原工学院科研实力近年来逐步增强,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1月9日上午,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校任家智教授主持,联合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上海昊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校继 年后再次获此殊荣。历史沿革1955年,学校建校,前身是“榆次纺织机械工业学校”。1957年,学校迁往郑州市,更名为“郑州纺织机械制造学校”。1958年,学校划归河南省管理,省政府根据河南纺织行业发展的需要,将学校改建为“河南纺织机械学院”,实行本科、中专并存。1959年,全国院校调整,学校恢复“郑州纺织机械制造学校”校名,仍归纺织工业部管理。1959年,青岛纺织干校电机专业并入学校,学校改称“郑州纺织机电学校”。1960年,纺织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学校更名为“郑州纺织机械学院”,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1961年,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学校本科再度下马,恢复“郑州纺织机电学校”校名。“文革”期间,学校先后划归河南省、郑州市纺织局管理,由于“文革”的原因工作陷于瘫痪,1970年,郑州市革委会将学校撤销,改建为“郑州纺织机械配件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招收首届专科生。1987年,学校升格为“郑州纺织工学院”,成为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1997年,学校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年7月9日,河南省中原工学院正式发文成立知识产权学院。学术研究科研实力学校坚持高水平科研强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截止 年5月,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7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5个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 年,学校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在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115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院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5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4件;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0余篇。学校获批组建了河南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园内入驻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长期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强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使学生具备在某个专门领域从事开拓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还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制定了不同的创新培养目标和方案。通过长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科竞赛奖100多项。学校特别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还在校外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基地,200多个就业基地。 年,由中原工学院与相关单位联合申报的“触媒法合成高品级金刚石关键设备与成套工艺技术开发”项目获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学校校纺织学院任家智教授主持的“高效节能棉纺精梳机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科研成果荣获“纺织之光”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一等奖。 由我校任家智教授主持,联合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上海昊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机构中原工学院积极融入和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工学院科技园(河南省唯一独立自建的高校科技园区),推动由学校牵头的河南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开展,新型纺织纤维关键技术研究、 新一代高效节能成套精梳设备研究开发 、节能环保型热泵空调新技术与设备、超硬材料及制品、精密与超精密机床制造等一批与河南业发展关联度高的项目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截止 年5月,该校已建设有地厅级以上科研平台26个,其中,国家级1个,首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12个。学科建设截止 年5月,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其中,纺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七名,该学科承担2项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高效节能棉纺精梳机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获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学校有20个教学部门,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开设56个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目前共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师资力量中原工学院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流研究水平、取得突出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被聘任为该校省级、校级特聘教授,促进了相关学科高水平发展。截止 年5月,现有教职工150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6人,博士学位的教师26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河南省教学名师6人。合作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等优质资源并加以固化,促进了自身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瑞典、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5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了教师和学生教育交流活动;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时驰有限公司、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合作举办了9个本、专科合作办学教育项目。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凭借优异成绩可以被推荐到国外合作办学高校深造学习,拥有国内外高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俄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河南裕鸿置业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中原彼得堡航空大学”办学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是河南省首批8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企业合作举办了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国外合作方的课程体系、原版教材、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中原工学院和国内外合作高校教师进行授课,强化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外语成绩达到国外合作方规定要求、完成国外合作方规定课程学分、经济条件许可的项目学生,在中原工学院学习两年或三年之后,可以申请到对应的合作高校学习与深造。选择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的学生,在英国的学费优惠20%。项目学生毕业后可申请到与中原工学院有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继续深造,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就业选择。学校荣誉由于办学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被相关权威部门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2004-2006年,中原工学院连续三年专利受理量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名;200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在全国介绍经验;2006年,在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的德育评估中获“优秀”;2007年,被评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年,校党委被省委授予2010- 年度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0年,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 年,与百度营销大学签署“合作共建百度互联网营销实验室协议”,成为河南省唯一“百度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基地”。 年5月,中原工学院获得“ 年度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荣誉称号。 年6月,中原工学院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在全省129个先进单位中,中原工学院是唯一获此项殊荣的高校。未来发展中原工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深入贯彻落实郭庚茂书记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产学研结合,深化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学校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一,坚持协同创新,在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纺织服装特色。学校将发挥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在高效节能成套精梳设备获得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加大产业化力度,打造河南纺织成套设备精品品牌。在功能性纤维素纤维的纺丝技术无锌法技术创新应用上,加大技术推广转化。第二,加大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力争使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超硬材料制品工程协同创新中心、“精密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微电网智能控制系统协同创新中心”、“大数据资源管理与系统安全评估协同创新中心”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更新升级。第三,着力抓好多学科协调发展,扩大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覆盖面。学校将围绕临空经济与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成立“临空经济与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研究,成立“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为河南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发展做贡献。第四,以科技园区建设为载体,形成科技创新的能力。学校将依托中原工学院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进行服务平台、研发平台与孵化平台的开发建设,选择吸纳纺织高端装备、超硬材料、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园区,实现产业化。第五,以国际合作为突破,提升大学办学水平。继续加强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深化与俄联邦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合作,筹建本科层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原彼得堡航空大学”,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文化校徽标志的外形为椭圆形,象征着中原工学院在不断的扩大发展,双层椭圆间的内容为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标志采用中原工学院的“中”与英文首写字母“Z”为基本造型元素,不同凡响之处是字母“Z”演变为飘带形态,富有动感,与朝气蓬勃的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草书“中”字,体现着中原工学院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整个标志设计曲直对比强烈,刚柔并济,动静结合,洋溢着活泼的青春气息,使人们视觉与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和联想。看似随意的书法飞白寓意了中原大地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原工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征。标志采用了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红色和黑色,及红黄渐变色,单纯、明快、醒目,富有活力和朝气,具有极强的识别性。校训博学弘德 自强不息释义: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学校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倡导刻苦学习,勤奋实践,博采众长,学以成才、学以立业、学以报国;倡导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获取新知,勇于探索真理。弘德——出自东晋《华阳国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主要涵义是指弘扬人类的文明与美德。学校重视道德情操与法制精神的统一;倡导培养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校,以德立国;倡导学会做人,全面发展,志向远大,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要涵义是指君子应刚毅坚卓,不屈不挠,生生不息。学校几上几下的曲折发展历程,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学校重视遵循客观规律,锐意进取,永不懈怠,同心同德,不断在更高的标准上发展壮大。校风勤奋、严谨、进取、文明校歌中工颂嵩岳山高,黄河水长。中原沃土,传承着智慧的光芒。春风化雨,桃李芬芳。经日纬月,编织着绚丽的华章。博学弘德的旋律里,风采在飞扬。自强不息的足迹里,汗水育栋梁。中原崛起更争雄,让开拓和奋进见证我们的荣光!莘莘学子,济济一堂。中原沃土,撒播着我们的希望。志存高远,意气轩昂。求知报国,合奏着青春的交响。博学弘德的誓言里,追求在宣讲。自强不息的超越里,天高任翱翔。织锦未来彩霞飞,用今天的精彩拥抱明天的辉煌!拥抱明天的辉煌!
http://www.16ik.com/?24817.html
艺术高考中原工学院艺考院校专业
艺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