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中国南方著名高校,也是广西办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学府,中国大学百强高校。学校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之一 ,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1928年,广西大学由中国早期革命家、教育家、有“北蔡南马”之誉的马君武先生创建。1939年,广西大学被民国政府确立为国立大学。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1958年,广西大学恢复重建。1998年,广西大学获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9年,广西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行列 。 年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计划。截止 年底,学校占地面积307公顷,建筑面积133.09万平方米,学校在校生38923人,其中研究生16200人,本科生22723人,留学生1241人,成人教育2万多人。学校设有29个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9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12个,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的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历史沿革1928年,广西大学诞生于广西梧州市蝴蝶山,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学校以马君武先生提倡的"复兴中华,发达广西"为立校宗旨,建校初设理、工、农三个学院。1936年增设文学院和医学院(1937年独立建制,成立广西军医学校)。1939年,广西大学被民国政府确立为国立大学。20世纪30、40年代,竺可桢、李四光、李达、陈望道、王力、刘仙洲、陈寅恪、盛成、陈焕庸、千家驹、施汝为、卢鹤绂、纪育沣、文圣常等一大批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提高,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抗战期间,广西作为中国大后方,大批专家学者及有志青年荟萃于桂林文化城,广西大学师资队伍更由此得以充实发展,使学校跃居为当时国内重要大学之一,学术力量位居全国前列。1944年夏,日寇南侵,长沙、衡阳相继沦陷,广西告急,西大提前放假疏散。九月,学校迁至融县。十一月,柳州进入战时状态,学校再迁至贵州榕江。1945年9月,日本法西斯投降,西大由贵州榕江迁回广西,暂栖柳州鹧鸪江。1946年春,由学生发起“返梧运动”,迁回梧州蝴蝶山。九月再迁回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1949年,广西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教、法商、理、工、农等5个学院,下设22个系和4个专修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1951年11月3日至9日,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会议拟定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将广西大学矿冶系、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湖南大学矿冶系、南昌大学采矿系、中山大学地质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专修科调整出来,在湖南长沙成立中南矿冶学院;将广西大学土木系及农田水利专修科与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武昌中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字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广西大学题写了校名。1月24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转发中央教育部关于第一次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决定的工学院调整方案,要求有关院校贯彻执行。9月4日,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及农田水利专修科教师5人,其中有教授叶守泽、王鸿儒、尹政及学生59人赴武汉并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0月23日,农学院召开了民主建设代表大会,宣布广西农学院正式成立。院长孙仲逸。广西大学农学院独立建制为了广西农学院,是1952年7月4日至11日中央高教部召开的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根据中央关于院系调整的指示,讨论了农学院的调整方案,其中决定:广西农学院保留农学、林学两个系,独立成立广西农学院,其余园艺,畜牧、兽医、植保等四个系的师生及设备,分别并入华南、华中、江西、湖南、河南农学院。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广西大学被停办,师生以及设备和图书资料被调整到中南和华南地区的19所大学。经1952年5月29日政务院第180次会议通过的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的计划,决定撤销广西大学,其所有的院系进行统一调整到华南区各高校。1953年10月17日,广西大学文教学院、理学院的中文、外文史地、数学、物理、化学、教育等系教师共53人,师范专科学生258人并入广西师范学院。其中成立最早,师资最强的机械系、电机系(电力部分)并入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电机系(部分)和化工系并入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的土木系并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矿冶系并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农学院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强烈要求下,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务院批准广西大学恢复重建,校长由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韦国清上将兼任,学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广西大学。1998年,七十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为学校题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团结奋斗,努力办好广西大学”。并获批博博士和硕士学委授权单位。1999年,广西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项目建设学校行列。2000年,广西大学经教育部及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第四批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点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具有MBA专业学位授权的高校。2004年,广西大学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2005年,广西大学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广西大学商学院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EMBA培养资格的院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具有EMBA培养资格的高校。[5] 年,广西大学被确定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14所高校之一。 年,广西大学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同年7月,广西大学与山西大学、南昌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并成为14个成员单位之一,该联盟的成立打破了中国教育联盟由高端大学垄断的局面。办学条件院系设置截至 年5月,学校设有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大学法学院、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独立学院)29个二级学院与1个独立学院。学科建设截至 年5月,学校设有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有涵盖19个工程硕士领域,14种专业硕士学位,12个农业推广硕士领域,还有MBA、EMBA、MPA硕士招生权。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2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8] 校训勤恳朴诚、厚学致新“勤恳朴诚”是广西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亲撰的校训。自1928年广西大学成立到1953年院系调整,广西大学一直沿用这一校训。按照字面的理解,“勤”是勤奋、认真,“恳”是真挚、恳切,“勤恳”合在一起就是殷勤恳切,唐代柳宗元在《柳浑行状》中说:“词旨切直,意气勤恳”,就是指做事认真不懈;“朴”是朴直朴素、敦厚老实,“诚”是诚信诚实,真心真意,“朴诚”合在一起就是敦厚老实,艰苦朴素,诚信诚实。“勤恳朴诚”就是要求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艰苦创业,俭朴生活。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就是真,其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朴诚,就是朴实无华,诚心真意,以诚相待。大学既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是教人勤恳朴诚、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就教育来说,教人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学问也要“朴诚”,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厚学致新”。“厚”原指物体的厚度,与“薄”相对,引伸为深重、厚道、宽厚之意。“厚学”既指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又指崇尚知识,博采众长,且还有兼容并蓄,融贯古今与中西的要求。常说要厚积薄发,无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干事业,都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基础,才能达致目标。“致新”就是努力创新,与时俱进,要求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新知识,进行新创造新发明;要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厚学致新”还是为学的两个层次,或者说是两个阶段。要达到“厚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学习志趣,这是人生强大的求知动力。“厚学”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厚学是为学的第一阶段,要求刻苦学习,博采众长,正如马君武先生所说:“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而“致新”是为学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最高境界,要求致力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努力认识新事物,创造新业绩。“勤恳朴诚,厚学致新”很好地体现了广西大学的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既有老校训的传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创新。
http://www.16ik.com/?25273.html
艺术高考广西大学艺考院校专业
艺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