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考安徽师范大学艺考院校专业

来源:安成教育咨询网 时间:2023-10-06 17:18:13 责编:教育顾问 人气:
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与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立安徽大学一脉相承。学校位于安徽省长江之畔芜湖市。学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是1928年创建于安庆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后迁至芜湖,历经皖南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等名称,最终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 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截至 年7月,校园占地总面积195.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总值2.57亿元,图书馆藏275.2万册。学校已经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不同教育层次等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范与非师范并举高等院校。历史沿革1928年于安庆市创建省立安徽大学;1939年抗日战争爆发形势严峻,原省会安庆沦陷,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著名学者姚永朴、刘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陈望道、丁绪贤、郁达夫、周予同、吕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此执教或主持校政;1949年成建制迁至芜湖。后经历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南大学(刘少奇题写校名)、安徽工农大学等几个办学阶段;1954年国立安徽大学接国家政务院决定和华东行政委员会高教局通知决定:撤销安徽大学校名和建制,其所属农学院、师范学院分别独立为安徽农学院、安徽师范学院。197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郭沫若题写校名);2005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 年在中国网上,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年安徽师范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功,进入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国家第三次重点高校建设工程行列; 年安徽师范大学成为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年学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17个学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独立学院),共设有84个本科专业。教学建设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建设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共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站。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9个,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省、部重点学科18个,其中A类重点学科1个。师资力量截至 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2279人,其中专任教师1412人,正高职称350人,副高级职称61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席教授7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8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7人,5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12个省级教坛新秀。学术研究科研平台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省、部重点科研机构16个。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术交流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与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并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安哥拉独立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 科研成果截至 年安徽师范大学有4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批经费2397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 年较 年同期增长2.5%和16.4%,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其中,国旅学院陆林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90万元,这是继2008年王绍武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后该校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这是国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的我国第2个旅游地理类重点项目。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3] 学术资源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4.6911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截至 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1.9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3.5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1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训厚德 重教 博学 笃行校歌 年10月31日,安徽师范大学在 年学校第41届秋季运动会上重新启用安徽师范大学前身——省立安徽大学校歌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校歌。校歌词作者为怀宁籍教授、省立安徽大学前校长程演生,曲作者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萧友梅。1933年由省立安徽大学校务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安徽大学校歌》。歌词全文如下: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这首歌的词作者程演生是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英、法、日等国,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校。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正式建立,因为时局动荡不安,到1932年,建立才五年的安徽大学面临内忧外患、经费奇缺、校务几近停顿的局面。程演生校长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积极筹措经费,广聘教授,建设校舍。一时之间,安徽大学学者云集,气象蔚然。为这首校歌作曲的是被音乐史家称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的萧友梅先生,他曾是程演生校长北大时期同事。当萧友梅先生收到这首歌词时,吟读着这慷慨雄壮、对仗工整的古词句,先生被其中凝重的涵义、寓意深刻的皖学典故所感动,当即为其谱下四部合唱曲。自此,这首省立安徽大学的校歌被广大学子传唱开来。社团组织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学生组织有 :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安徽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等;校学生会下设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分会等十七个学生分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全面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联络和管理工作,是学生社团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截至 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六大类学生社团共43个;其中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型、社会科学型、学术科技型、文学艺术型、体育健身型 、公益服务型学生社团由校团委直接指导,学社社团联合会负责联络协调。 http://www.16ik.com/?25257.html 艺术高考安徽师范大学艺考院校专业 艺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