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考表演专业中详解朗诵考试时的要求艺考院校专业

来源:安成教育咨询网 时间:2023-10-08 13:12:27 责编:教育顾问 人气:
朗诵考试项目中可以讲故事,这是考试中很好的一个选项。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考试的招生简章中明文规定,二试:语言(朗诵或故事)。考官会出这样的题:讲述一段你生命中最难忘的事,可以是与你亲人的、跟你爸爸的、妈妈的、爷爷的、姥姥的,也可以跟兄弟姐妹、同学朋友的…。故事是你亲身的体验,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比较真实、真挚、真诚,体现出的情感往往也比较深。考场上的朗诵有几个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律与原则,即要“做什么”,还有几条不可违背的忌讳,即“不要做什么”:从宏观上说,上海戏剧学院出了一本《话剧语言训练》的手册,提出“三要四必”的原则。朗诵的三要是:一要清晰,使考官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二要感人,真感动、真动听,耐人寻味,给人享受;三要性格化,创造独特的个性魅力。朗诵的四必是:言必有旨:语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体现作品的主题、意蕴;言必有衷:语言要从内心出发,有真情实感;言必有形:语言要有鲜明的形象感、并建立内心视象;言必有艺:语言要进行艺术加工、讲究技巧、具有审美感。我这里将它归纳为考场朗诵的“九要九不要”:1.一定要朗读好必须反复通读全文,首先理解它,这样,才可能完成好它。必须了解整个剧本,对整篇作品有深刻、正确的理解和感受:理解全剧;理解人物;理解规定情境;理解台词内容层次;理解台词目的;理解人物关系;理解人物情感;理解风格样式;理解叙说方式等。理解这个人物和这段子在全剧中的地位。演员应对全剧的主题思想、矛盾冲突、贯串行动、时代背景以及主题意蕴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除了感受到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外,如果不知人物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知人物在揭示主题方面具有怎样的意义,就如同在大海中失去目标的航船。一定要感性地、设身处地地具体而又真实地体验人物的一切,应该像了解自己最亲密的朋友那样,把你所扮演的角色当做一个活的具体的人去了解。要了解他的家庭、社会、历史环境怎样造成他那些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的、具体的个性。掌握人物的个性,如果只是给人物贴上几个抽象的、概念化的性格标签,那是没有用处的。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熟悉材料、理解材料、处理材料科和表现材料;也包括外部的、心理的、技巧的、生活的准备。考生对朗诵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理解、真切的感受和艺术的处理。要把材料的内容尽量比较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要好好理解这篇材料的内涵。要朗诵连材料都没有读懂,更谈不上如何朗诵好的问题,所以要反复钻研,理解,刻苦准备。如有条件可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使得你能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涵义,加深你对内容的感受,提高朗诵的含金量........3.要投入、深入到作品中去,以作者的身份说话,并把自己的生命摆进去。了解了人物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个性魅力投进去。体现出人物,将自己对母亲的爱投进去,将自己对亲情的体验与感受投进去。正如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说的,要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作品。朗读好一篇作品不光用声音、用技巧,主要是用心,用心去“摸”、去表达。它需要朗诵者强烈的情感投人,甚至激情。考场上好的朗诵,既要念出作品的魅力,也要融入考生个人的魅力,,通过这个作品展示出你的演员素质。朗诵者在对一切文艺作品的朗诵中,只有把自己摆进去,深入到作品之中,才能获得真情实感,才能有准确、生动、深刻的表达。这样的朗诵也才具有感染力。不要仅仅用声音,客观冷漠地描述,也不要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不要腔拿调,用刻板的语言形式去朗诵,如表现激动时就高声大叫,悲哀痛苦时就哭腔哭调,愤怒时就粗声粗气,高兴时就尖声尖叫等等。4.要真实、真诚、真挚,生活化。这是语言表达要遵循的优先原则。虚假造作是表演的大敌,也是朗诵的大敌。朗诵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理解得准确、有感受、有深度,而又能通过语言把它恰当地、富有表现力地表达出来,就一定可以达到较好的朗诵效果。朗诵者要寻找和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的标准就是要能够真实地、自然地、由衷地描绘出作品中的人和事、情和景,让人听起来“真”而不“假”。这就要求在语言的表达上无论是语调、重音、停顿等的安排,还是节奏、声音等的处理,不要脱离生活的真实。不要让人感到是在那里装腔做势、玩弄处理,给人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忽大忽小、一惊一乍的感觉。这种虚假造作的朗诵是无法表达出作品的内容的。语言的表达就是聶迭声对一篇作品的体现。要使听众感到真切、生动,就要把对语言技巧的运用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要寓处理于自然,使语言表达生活化。语言上的处理要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要从作品的风格体出发。这样的朗诵才能听起来无矫揉造作的痕迹,真实而富有感染力。不要“表演”朗诵,不要让人感到是在那里装腔做势、玩弄处理,有的考生故弄玄虚,朗诵时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忽大忽小、一惊一乍,这种虚假造的朗诵是无法表达出作品的内容的。有的考生在朗诵中,尤其是在描绘作品中的人物或拟人化的动物时就常常演起来。如朗诵《乌鸦和狐狸》,也要一会儿乌鸦一会儿狐狸地演来演去。一说到狐狸,就要捏起嗓子尖声尖气地说话,就要双手握在胸前,扭动着屁股(仿佛在甩动着大尾巴),踮起脚来走路……如果是朗诵《猴吃西瓜》,那就要抓耳挠腮,不时地眨动着眼睛,甚至蹲在地上蹦来蹦去,一会儿老猴、一会儿小猴地演了起来。朗诵绝不是演戏。朗诵是通过有声的语言把作品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把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行为状态等真挚地体现出来。朗诵不是表演,不能依靠“表演”来进行。可以借助一些协调自如的手势,但不要过多地乱用手势、表情和其他动作。朗诵中的手势、表情及其他动作是需要的。但它们仅是对语言的表达起辅助、强调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的表达朗诵效果。朗诵中的手势、表情及其他动作要适当、要精练、要鲜明。既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和设计,又要在朗诵时不露斧凿地自然、真挚地做出,使其动于衷而形于外。5.要在规定的三分钟内朗诵一篇较完整的作品,将考生的表演素质、表演魅力充分展示出来。选择的朗诵材料一般都不超过三分钟,可在考场又绝不能超时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一是进行一定的删节,将不重要的、哕嗦的、重复的内容删除;二是节选其中的一段,或前半段精彩的,或后半段精彩的;或“红烧中段”精彩的,也可将精彩的段落进行一定的衔接。总之,一切为了有利于展示考生的表演素质,还是那一句话:“考的是人不是题”。可以请有水平的教师或朋友帮助,一起进行删节剪裁。6.既要讲真实、讲生活,也要讲技巧、讲魅力。真实、生活的层面不少考生都做得不错,那么考场上比的就是技巧、感觉与魅力了。语言的技巧包括语气、重音、停顿、气息、高低、轻重、速度、节奏……以及内心视象、内心独白、潜台词、语言动作等等。音高、音量、音长、音色这四者是构成语言声音色彩千变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说,语言声音的全部技巧都脱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的制约。表演语言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学会标准语音的普通话,纠正方言。为此就必须掌握汉语拼音音素的发音,以保持每个音素特有的音色。其次,还要求准确生动地表达语意,不但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声、韵、调,还必须掌握字音的各种变调和词句的轻重等变化规律,这些规律都离不开声音四要素的变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仍然靠声音的四个要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配合、协调变化,使我们的语言有高低抑扬、强弱轻重、快慢急徐、顿挫断连、明暗虚实等各种色彩。语言速度节奏的各种变化,也都是通过运用声音的四个要素的协调变化而体现出来的,从而使语言变化极为丰富。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并表达出种人物的不同的思想情感、精神面貌、性格气质、生活情趣。有些朗诵段子还必须掌握哭、笑的特殊技巧,比如《杜十娘》中杜十娘、《日出》中黄省三、《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春妮、《永恒的爱情》中罗西的独白就涉及到不同的哭的技巧;而《日出》中的李石清、《施卡本诡计》中的施卡等就涉及到笑的技巧。而《月牙儿》中月牙的、《城南旧事》中秀贞的、《蒲田进行曲》中安次的独自中就涉及到哭、笑的技巧。这里既有技术层面的技巧,也有心理层面技巧。技术层面的气息、方法可以请语言老师教,并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心理层面涉及到表演的心理技巧。考场上的朗诵不要平庸,不要一般化,既要打“假”,也要打“水”。不少考生朗诵过于“水”、过于“平”,缺乏艺术处理,该高的不高,该轻的不轻,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该扬的不扬,该抑的不抑,该停顿的不停顿……考场上考生的声音可以各有特色,但音质要好,要求声音不干、不涩、不沙、不哑、不噪、不弱……既不要压着嗓子、也不要尖声尖气、更不能呜噜呜噜什么也听不清。考试时既能掌握强声而放声远唤,又能掌握轻声悄声细语。7.要深入地分析、丰富,开掘规定情境,特别是对人物关系的开掘与处理。规定情境是人物的思想、行动和言语产生的根据,它决定着人物说话的态度,兑话的方式以及说话的分寸。对规定情境认识具体了,深刻了,才能将朗诵与独自处理得正确、生动、丰富、深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剧作,总是通过千变万化的情境和冲突来表现人,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来刻画性格,揭示人的思想和情感。分析、理解、揭示和体现特定的人物关系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深化规定情境的更深入的领域是对角色心灵规定情境的深化,即深入的灵魂刻画。塑造人物在一定意义上是塑造人物的灵魂。因此,我们在塑造人物时要特别注意对人物内心、灵魂规定情境的开掘。不要简单化、表面化。只是念出与表达材料字面上表层的意思。不去开掘蕴藏在字里行间深邃的底蕴。不去深挖朗诵材料中看不见的、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但却构成人物精神实质的东西。更不要肤浅地理解规定情境与人物关系,做表面文章。8.要讲层次、讲变化,讲轻重缓急、讲高低起伏,使朗诵丰富,富于魅力。朗诵要讲层次,层层推进,还要讲高低起伏、轻重缓急。要做到有层次、有变化。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全剧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情势是怎样发展的,在心中建立起一条总的起伏贯穿线,根据这条发展线的不同位置,确定其高低。离开了整体发展线,自己任意沉浮,就会使一台戏变得杂乱无章。那么,如何安排台词的高低起伏发展线呢?(1)根据事件和矛盾的发展,确定哪里是高潮,哪里是低潮,哪里是平铺,哪里又是最高潮,何时急剧上升,何时下伏缓冲。起伏的快慢怎样,升降的幅度如何等等,先构成一条总的起伏发展线。(2)根据总的起伏线,确定角色台词的每个段落单元是处在哪个地位。根据不同地位,确定不同的发展趋势和层次阶梯变化。(3)在把握段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再去处理每段、每句台词的高低起伏,安排语句之中及至最小的微妙变化。(4)安排好完整的起伏线以后,还要确定角色台词的高峰和最强音。高峰处,演员要全力以赴,以浓重笔墨着力渲染。最高音,要给予最鲜明的强调。两者结合,使角色的精神世界得以集中体现。 9.要讲语言节奏的变化,要有激情,将朗诵推向高潮。朗诵的节奏变化更为重要,人们将节奏称之为:一切创造的基础,节奏是演出的生命。朗诵的节奏来自以下几因素:(1)人物的内心情感,剧中的规定情境:舞台语言的速度节奏是通过台词的轻重强弱,重音的不时强调,停顿的长短配置,速度的快慢急徐等变化反映出来的。不同的速度节奏配合声音的明暗刚柔,语调的抑扬顿挫,使语言富有旋律美。这种语言速度节奏的变化,主要是依据人物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而产生的。比如,人物在焦急的心情下与安然的心情下说话,显然在语言的速度节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人物的内心速度节奏与语言速度节奏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人物的内心速度节奏是人物语言速度节奏的内在依据,语言速度节奏是内心速度节奏的外在反映。另外,剧中规定情境的变化,也会给人物语言的速度节奏变化以影口紆。因为规定情境的转换,必然要引起人物的心理变化,所以说规定情境、环境气氛的),都会给人物语言速度节奏变化以间接的影响。(2)人物的性格不同,语言的速度节奏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台词的速度节奏处理上,还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语言速度节奏上常常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反映是敏锐还是迟钝。比如,一个聪明伶俐的人,由于他思考迅速,反映敏锐,因此当他与别人交谈时,多半表现为接话快,语句流畅,语节划分较少,停顿不长,语言的强弱轻重对比鲜明,形成一种轻松明快的速度节奏的基调。一般来说,人物处在青少年、中年、老年不同的时期,语言的速度节奏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且一个人的社会经历、职业、身份等等不同,也使人物的语言习惯大不相同。这些都是构成每个人物特有的语言速度节奏变化的重要因素。(3)掌握声音节奏的一个重点是善于把握高潮。高潮即作品感情的至高点、凝聚点。文学作品朗诵是要讲究高潮的。高潮也即是全篇的重点,是感情最为浓重之处,表达得最为生动、震撼人心之处。朗诵者在预先准备时,应注意挖掘设计、感受这感情的至高点,才能使朗诵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4)同时,丰富多彩的语言速度节奏变化还可以使人物的语言富有音乐性。这种具有韵律节奏、具有艺术美感的台词处理,可以增强舞台语言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鲜明的速度节奏变化还有利于渲染舞台气氛,创造舞台上特定的环境感,使得剧本的时代感、环境气氛更加浓烈,从而达到扩大演出艺术效果的目的。 http://www.16ik.com/?24766.html 艺术高考表演专业中详解朗诵考试时的要求艺考院校专业 艺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