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考音乐的发展进程艺考院校专业

来源:安成教育咨询网 时间:2023-10-08 13:09:55 责编:教育顾问 人气:
《雅》宫廷乐舞音乐。以平缓的旋律和缓慢的一字一音的节奏特点,形成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象,有时也因乐舞的浩大而给人崇高壮丽的感受。《风》代表庶民百姓的音乐。多繁音促节,流利婉转,真挚直率地表达了庶民百姓的情感,有较为浓厚的生活气息。《颂》为宗法祭祀音乐。歌词空洞、节奏缓慢、声调平稳呆板,内容更具神秘的代表意义。编钟曲《楚商》在七弦琴(琴、古琴)音乐中代表传统调弦法的“开指”或“调意”是一种在定调的练习指法上起作用的独立小段。“楚商意”就是按“楚商”调来定弦的一种七弦琴“调意”,“楚商”调具以下特点:一、音列的两端,高音为宫(do)、基础低音为商“re”二、以商为主,其次重在徽(sol)、宫二音。商--徽--宫是骨干。秦统一六国。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中,设立了专门的“乐府”提倡百戏和传统巫乐。西汉王朝则实行“清静无为”的休养生息的策略,文治武功,开通经济。使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以乐府为代表的汉代音乐中,既有郊祀乐,房中乐等传统巫乐,又有来自各地的相和歌、百戏、鼓吹,还有西南、西北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并在相和歌的基础上出现了相和大曲和但曲。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动荡不安的年代。北方汉人向南大迁移,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向内地大举迁徙,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音乐融合。“龟兹”(新疆库车)、“西凉”(甘肃武威)、“疏勒”(新疆疏勒)、“鲜卑”等少数民族音乐和“高丽”(朝鲜)“天竺”(印度)等国的音乐和乐器涌入中原地区。以相和歌为典型的汉音乐和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商乐”。曲项琵琶、筚篥、羚鼓乐等乐曲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向是:以琴乐、相和歌、清商乐为特色的对于寄情山水和借景抒情的音乐美的追求。相和歌;是在汉代民歌的基础上继承了周代“国风”和“战国楚声”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竹丝更相合执节者歌”,在其发展过程中,渐渐与舞蹈、器乐演奏结合,产生了“大曲”(或称“相合大曲”)后来又脱离歌舞,成为纯器乐合奏大曲“但曲”。大曲、但曲的典型曲式结构由“艳-曲-乱或趋”三部分组成,艳是引子,曲是主体,乱是高潮。清商乐:简称“清乐”是在南方民歌“吴声”、“西曲”基础上继承相合歌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新乐种。“吴声”是盛行于江浙地区的民歌,“西曲”则盛行于湖北、荆楚地区。“吴声”通常用箜篌、琵琶和箎(或加笙和筝)组成的乐队大合奏。“西曲”有时用筝与铃鼓伴奏,歌者在伴奏者身旁表演,称为“倚歌”。清商乐中的“大曲”称为“清商大曲”由三个部分构成:开头有四至八段器乐演奏的序曲,称为“四部弦”或“八部弦”,中间由多段声乐组成,每段歌唱的结尾都有一个“送”的尾音,故称“送歌弦”结束部份又分为几个器乐段,称为“契”或“契流声”。这种曲式结构发展到后来,即是唐代大曲。唐朝时期音乐的最大特征是:以歌舞大曲为特色,对于中外音乐兼容并包,吸收融合,寻求丰富多样的音乐美,社会文化心理在音乐上,求新、求变,有一种宏阔气度和青春的朝气,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世界音乐中国化和中国音乐世界化的景况。歌舞大曲是综合了器乐、声乐和舞蹈于一个整体,连续表演一种大型艺术形式。其结构形式一般分三部分:散序、中序、破或舞遍。散序是一种节奏自由的引子,以器乐演奏为主,有许多遍,每遍一个曲调,末以称为“靸”的乐段过渡到慢板,中序又称拍序或歌头,一般以抒情的慢板歌唱为主,配有舞蹈,包含若干段落其中还有节奏稍快的攧和正攧。破或舞遍,以快速的舞曲为主,器乐伴奏,有时也配以歌唱,其中有入破、虚催、滚遍、实催、歇拍、煞滚等区分。《秦王破阵乐》是盛唐时期著名的一部乐舞名作,它存在于雅乐、燕乐及坐立部伎的多种表演形式之中,早在贞观七年,李世民自己设计了《破阵舞图》,120多名乐工持干戈而舞,并加入了歌舞伴唱,表现了秦王李世民征伐之中勇往直前,大破敌阵的英雄气魄。此曲的音调是在汉族清乐的基础上,加上部分龟兹乐的成分组合而成,它使我们了解到唐代“杂以龟兹之乐”的音乐特点,尤其是由120人组成的立部伎,舞时擂动大鼓,地动山摇,粗犷豪放,激动人心。从中可以想像当时的盛况。现在我们通常见到的谱子是何昌林根据唐代乐工石大娘于大历八年传下来的《五弦琵琶谱》中的第26首《秦王破阵乐》译解成的曲子,并和唐代流传下来的歌词相结合而成。 http://www.16ik.com/?24410.html 艺术高考音乐的发展进程艺考院校专业 艺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