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考长沙学院艺考院校专业

来源:安成教育咨询网 时间:2023-10-06 17:57:20 责编:教育顾问 人气:
长沙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改建升格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学校坐落在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位于浏阳河畔,广电中心附近。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截至 年5月,学校占地132.55万平方米,有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0.77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61.42万元,图书馆藏书126.41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历史沿革学校前身长沙学院的发展有三个源头。按照时间先后,分别是湘江师范学校及其长沙市革委会师训班、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及其前身长沙基础大学和作为职业大学的长沙大学。湘江师范学校1972年9月,市革委会决定将师训班迁到本市南门外省粮食干校(现为湖南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正式定名为长沙市师范学校。1974年1月,省粮干校急需用房,市革委会决定将市郊雨花亭银行干校(现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雨花校区)部分校舍拨给长沙市师范学校,与市委党校一同搬出省粮干校旧址。1974年8月3日,因省教育厅决定恢复长沙师范学校,长沙市举办的长沙市师范学校改名为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校址定在南郊雨花亭原银行干校校址。1975年2月7日,市委决定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由雨花亭迁往长沙县高塘岭市二十五中校址,即原长沙市四中分校校址(现属望城县)。1978年,中央批准恢复望城县,因湘师迁高塘岭所住的校舍,原是望城县县委所在地,湘师面临再次搬迁。1978年3月,湘江师范临时搬到坪塘市十五中学分校(现为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过渡。1981年11月,湘江师范学校搬到长沙市北郊洪山庙新校址,至此,结束了学校历时十年搬迁七次的历史。1994年8月,决定将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湘江师范并入职业技术师专后,特殊教育师范部转至浏阳师范举办。长沙职业技术师专(原长沙基础大学)1978年7月,长沙市决定开办湘江师范大专班,首批面向长沙地区招收物理、化学、英语师范生,学校借用长沙市少年之家(现为长沙市少年宫)作为临时校址。1979年1月11日,根据长沙市革命委员会长革组[1979]1号文件批准成立长沙基础大学筹建处。筹建办设在湘江师范大专班的临时校址内。1979年2月7日,学校首批招收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1981年底,长沙基础大学新校舍建成。学校地址定为长沙市洪山庙21号。1982年初,湘江师范大专班与长沙基础大学职工和学生迁入洪山庙新校址,3月1日学生开始在新校址上课。1994年8月,长沙市湘江师范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4月,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与长沙大学合并。长沙大学1983年9月18日,长沙大学正式开学。1993年5月4日,长沙大学举行建校十周年庆典。1995年6月13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合并以后1996年9月25日,合并后的长沙大学举行挂牌庆典。2000年4 月10日,该校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本沟通"教育。2002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要求将长沙大学改版升格为本科学校。2002年、2003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划拨学校用地1624亩,学校占地面积达到2130亩。2004年1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来该校实地考察长沙大学申本的有关事宜。2004年5月19日,在长沙大学(专科)基础上建立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2004年9月,首批8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008人入校。2005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截止 年6月,学校已有35个本科专业。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根据 年8月官方网站显示,学校设有省级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基地18个,1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长沙市文化研究基地。科研成果截至 年5月,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934项,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3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2项,累计纵向科研项目进校经费3800多万元,横向项目进校经费830多万元。省级科研成果6项,市级科研成果22项,专利、软件著作权51项;此外,该校获湖南省重大招标项目2项,获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6项,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7项。  学术资源图书馆藏截至 年2月,该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26.41万册,拥有数字资源容量超过10T,可以使用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系统等60多个,并与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12] 学术期刊《长沙大学学报》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自然科学“三优”学报,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其中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栏目设置: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文化研究 (重点特色栏目)、经济管理、政法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自 然 科 学 版:基础研究、工程与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体育研究。2006年该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8年学报主编薛其林教授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重点栏目“长沙文化研究”获“特色栏目奖”;同年,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长沙大学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主打栏目“长沙文化研究”再度被评为“特色栏目”。《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台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入编期刊、《书生数字期刊》入编期刊、《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办学规模院系设置学科建设截至 年11月,学校已形成拥有4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格局。师资力量截至 年5月,学校教职工935人,其中专任教师698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教师89人,副高职称教师22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6人,硕士学位教师433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学校设有省级创新团队2个,校级创新团队2个。教学建设根据 年8月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10个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0个。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97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8项,二等奖26项。校园文化校徽设计说明:校徽红色部分的整体形态是一颗心形,其体现学院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负空间是学院前身长沙大学的首字母C、D的组合。标志蓝色部分为翻开的书卷,表达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其形态也像一只飞翔的翅膀,喻意每个学子都能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标志的环形部分源于印章的形态,中文校名使用书法体体现古典美,英文部分则表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的取向。红色和蓝色标志为非对称圆形,体现学术自由理念。标志选取赤红,源于凤凰的火焰的颜色,具有生生不息的含义,体现了学院办学宗旨的传承。标志的蓝代表严谨的治学态度,色相上偏深的蓝也给人以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校训“力学笃行”释义:"学"与"行",具有辩证关系,"学"是"行"的基础,"行"是"学"的归宿。"学"与"行"的统一,是哲学的基本命题,更是学校教育的要求。[25] 校歌歌词浏河水,水泱泱,萦绕我巍巍大学堂。朝迎江日读经史,夜伴涛声赋华章。朝迎江日读经史,夜伴涛声赋华章!读经史,赋华章。读经史,赋华章。感悟人生多沧桑,感悟人生多沧桑!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梁!浏河引得千江水,化作甘霖育栋梁。湘楚地,地茫茫,托起我巍巍大学堂。春上层楼描图画,秋为大地试新装。春上层楼描图画,秋为大地试新装!描图画,试新装。描图画,试新装,装点壮丽好江山,装点壮丽好江山!湘楚从来多俊杰,敢为华夏铸煌!湘楚从来多俊杰,敢为华夏铸辉煌。校歌背景这首具有进行曲风的校歌,是由原长沙学院校长李峻先生填词,由音乐家徐乐华谱曲而成。 http://www.16ik.com/?24832.html 艺术高考长沙学院艺考院校专业 艺考专业